Search


【#過去24小時 2015.11.18 馬尼拉】

亞太經合組織峰...

  • Share this:


【#過去24小時 2015.11.18 馬尼拉】

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今天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展開,各國元首前腳都還沒踏出飛機,上百位菲國民眾已上街抗議,與警方發生衝突,至少六名示威者遭逮捕。

衝著歐巴馬而來的示威者表示,抗議是他們歡迎歐巴馬的方式,藉以表達菲律賓國民對於美國霸道介入南海爭議的不滿(this is our welcome for him – a protest that rejects his presence)。

中國與周邊鄰國近年因南海島礁主權重疊而多有衝突,近期又因中方大動作填海造島,再度引起鄰國不滿,美國亦頻頻高調關切。美國對亞太區域穩定的關心不是人人都買單,今天上街抗議的菲律賓民眾,就認為美菲兩國去年簽定的防禦協議以及種種海軍上密切的合作,即是美國外交侵略跟介入他國事務的手段。

雖然聚集在美國駐馬尼拉大使館外的抗議群眾,不少高舉反對TPP等經貿協議,而APEC會議的原宗旨亦是促進區域經濟和貿易的發展,但這幾年的領海爭議,讓APEC成為中美較量其經濟與政治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競技場。

同時間,因為上週五巴黎攻擊案的陰影繼續籠罩各國,不僅會場周邊的維安升高級別,安全議題跟地緣政治也成了無法避而不談的項目。場外衝突頓時演變成對美國外交與經濟「帝國主義」的抗議。

歐巴馬昨天(11月17日)抵達馬尼拉後,直接登上了美國於2011年提供給菲律賓的「德爾畢拉爾」號巡邏艦。「德爾畢拉爾」號曾在2012年中菲雙方在黃岩島發生對峙時,由菲方海軍從巴拉望島派往黃岩島。

昨日歐巴馬藉著登上巡邏艦的機會,宣布美國將會再提供2億5千美元的海軍援助計劃。中國也迅速對此作出回應,今天在《中國日報》評論:

「對於這種涉及中國領土、領海和安全利益的事務,中國不會讓步。美國企圖通過拉攏東盟國家挑戰中國在南海的海上權益的行為不會成功。」

(圖/美聯社)


Tags:

About author
《轉角國際》將「國際事件」解構成點、線、面,三種衡量向度:「點」,是傳統想像中的「國際新聞」,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線」則延伸於點,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面」,才是所謂的「國際觀」,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也能具備獨立思考、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 點、線、面,三者串連,《轉角國際》期望能拉起那條「線」—在新聞之後,拉起脈絡;在趨勢之前,集結觀點。 比起展示「國際觀的高度」,我們更希望《轉角》的轉動能「碾平」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國際視角」——至少至少,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 這裡是udn,我們是《轉角國際》。
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
View all posts